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

堪布茶分享

【 業障!】---堪布茶
路過 2008.11.17
末學常在想,如果佛陀還住世,他會親口告訴我們,他期盼我們能從佛法中得到的啟示會是什麼呢?對末學而言,學佛,不是誦經!不是拜懺!也不是持咒!更不是念佛!而是要了解為什麼要誦經?為什麼要拜懺?為什麼要持咒?以及為什麼要念佛?

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,所謂的業障現前時,真的是業障嗎?這裡末學所要談的,並不是《金剛經》:「如來說XYZ,即非XYZ,是名XYZ」的空假中的邏輯,而是面對所謂的業障時,行者該有什麼的態度呢?

生命歷程中,佛教徒如果遇到夫妻吵架,感情失和,經商失敗,健康欠佳,父不慈子不孝,兄不友弟不恭等等的人生挫折,常常把原因歸咎於是前世相欠債!是冤親債主的作祟!但為什麼我們就不理性去分析,這個業之所以會成為障,會不會是因為你沒有針對問題去探究它發生的原因!沒有針對原因去尋求解決的方法!沒有針對解決的方法去徹底的執行!所以才會讓業障現前呢?
所以業障是什麼?就是我們對問題的本質認識不清,而業障的對治,就在於智慧。佛法的精髓是般若,所以放棄理性思考並不是佛教的本質,但佛教徒面對問題時,常捨棄了自己的理性,反而認為只能聽天由命逆來順受才能消前業;結果,發生了問題不去檢討,就說那是業障現前,所以在外人眼裡,佛教徒永遠是那麼的消極負面,永遠的那麼「宿命論」。如果真的要那麼隨業流轉才是佛教徒的本懷,那大家就繼續認命繼續輪迴吧!那也真不知兩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為何還要住世轉法輪示現給我們看了?

當然了,佛教徒也不應該是極端的「未定論」,因為我們了解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,如果捨棄因果不壞的定律,那也不用再修行了。所以佛教徒面對問題時應該是什麼態度呢?應該是陽光積極的「努力論」,也就是【了凡四訓】:「立命、改過、積善、謙德」,命自己作,福自己求,觀眾生苦,知求出離,發菩提心,修菩薩行,勤修甚深慧廣大行,當為諸佛菩薩攝受,究竟必能成佛利生。

對佛教徒而言,修行是很重要的,可是如果是沒有聞思智慧的修行,對學佛反而會形成一種障礙;所以如果是這種沒有智慧的修行,是不是考慮乾脆不要修行,你的人生可能反而會比較正面一點呢?
願利眾生皆成佛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