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

路,只要走對了,就不再遙遠!

佛子 2008.09.05

末學不才,障深慧淺,回憶學佛過程至今,有順緣也有橫逆;這一路上充滿了驚奇,充滿了感慨,充滿了法喜,也充滿了淚水,更充滿了無窮無際的懺悔心。每當夜深人靜時,細數過去才深切的領悟,生命歷程中許多的機緣巧合順逆起伏,多年來無法釋懷的心酸委屈,如潮水般接踵而來無法逃避的承擔,等等的一切一切,原來全都是諸佛菩薩大悲心切的善巧方便!

學佛,是末學人生的一大轉折,得遇藏密,更是慶幸從此找到人生的方向。學佛初期即發弘願,三劫當一世修,此生定要解脫;但發願歸發願,修行路上卻不得其門而入,能作的也只是盲從隨眾而已。如此的走過許多道場,參加過多場法會,聽過不少開示,也開始會問自己,這樣的行程要走到什麼時候?這就是學佛修行嗎?初期末學也跟一般人一樣,當了幾年的「跑跑居士」,就是那種沒依止根本道場,到處跑結緣灌頂,如同收藏集點般,比誰的本尊多,比誰灌的較特殊;看來是學到了文武,超過了百尊,該有的大法也幾乎都到場了,該被敲的頭也沒少過,但是否保證今生必當成就了呢?

其實灌頂要能成就,是在之後的修法,而接受了灌頂後不修的卻比比皆是,如果真正對法尊重,是不會跑完灌頂後卻不修法,著實浪費信眾的資源,和當初主法上師的苦心。另外表面上是學很多法,但沒向道場交心,等同於不承許這個傳承,相對的,上師當然也不會納為座下,不把法脈傳付,當入門弟子來帶;所以如果不夠親近,上師就無法在學法過程中隨時指導,如此稀鬆平常的結緣灌頂,云何成就?

或許可以自問,灌頂的原因是為何?假如上師一再要求,視為修法前行的四加行也沒有圓滿,這樣子,怎麼好去參加其他灌頂,甚且是無上瑜珈的灌頂呢?無上瑜珈的成佛大法,可都是因應一定成熟根器的眾生而施設的;當然了,如果自己真是活佛當來下生,百年難得一見的上等根器,那就另當別論了!

後來想通了,經云: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在家俗眾不比出家僧眾要弘法,為了觀機逗教應機說教,需要學很多法門;在家眾只要有傳承,一師一法一本尊,老老實實專修,此生定能成就。當確定解脫的目標及釐清要走的路後,卻也馬上面臨求法若渴,卻無師可拜的無奈,因為現在學佛人的管道,無非是下列情形:

  1. 師徒相承:經由皈依護持,親近一位上師或是根本道場,到後來完全接受上師一對一的開示與指導學習。但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,是需要具足相當的護持,相當的法緣,積聚累世累劫善緣種子,當萬緣齊備時才能水到渠成的。
  2. 自修自證:這是絕大多數行者的學習方法。不過佛法教義精深,附佛外道也多如牛毛,如何抉擇與把握,對初機學人是一大考驗;而且自己盲修瞎練,無人引導,誤入歧途的風險極高,待知道走錯路,再回頭已百年身了;況且學習的成效,修行的境界,也都無法得到善知識的應證,內心總是不踏實。
  3. 法會開示:也有行者透過參加法會,領受師父的隨機開示,逐漸增長佛法的見聞,但法會通常是針對普羅大眾的,如果行者夠精進,參加幾次後,自然對毫無次第,入門導論式的開示就興趣缺缺了。
  4. 聽經聞法:這是比較進一步的參學方式,通常佛子學佛一段時間,都會參加講座,聽聞法要,這是現階段居士們吸收佛學知識最重要的來源;但佛法修行,是重次第的,如同小學生要求要學相對論,但老師要你先去把代數及微積分學通再說;但是相對的,也沒必要在臺灣學完代數,移民到美國後又學當地的代數吧!所以一般講座式的聞法,佛子有必要先了解整個學習的次第,才能判斷自己已學到什麼程度?還有什麼該學?但法訊上卻都很少註明,這一場是適合初機或老參,每次總是像壓寶似的,到了會場才答案接曉。
  5. 就讀佛學院:一個傳承是否清淨無誤?一個道場是否屬正信?最明確的驗證方法,就是看看這個傳承這個道場,能否如實的培訓出成就者!試問,藏傳佛教教育制度,為何仍稟承那爛陀精神,需在佛學院苦讀十年或以上?又何以藏傳佛教系統,能培訓出那麼多教證俱足的具德上師?學佛修行,如同登山,欲知上山路,先問過來人,就是為避免腳步踩空或走了冤枉路,才要由有經驗如同導遊的上師來帶路;如果找的到登山火車,更是累世累劫修來的福慧資糧,能夠把自己安住在鐵軌上,一步一腳印,老老實實的往前邁進。所以這才是學佛比較完整妥當的道路。路,只要走對了,就不再遙遠!

學佛,大家都說「四依四不依」,依法不依人,但依末學之見,成就與否,除了依人也要依法,因為也要依佛子個人是否找對了上山路,依發心正不正確,依佛子精進不懈與否。修行,特別是學密,本來就該對密乘教理的整體性、求法該有的次第性,有一定的認識,沒有充分的了解,只是跑灌頂跑法會,或許也會有點幫助。但是,究竟來說,密法形同是綜合維他命丸,已將眾多食物的精華濃縮在這顆小丸子裡,這是菩薩級的大法,不是一般凡夫一下子就可以承受。如果號稱佛學老密,修行了很久,嘴裡也「梭哈」!「吽呸」!的不停,整天確只想見光見影,但是五毒沒有斷除,執著沒有減少,心量沒有開闊,慈悲沒有增長,智慧上沒有次第提昇,那是否真該觀照一下自己,是不是因為沒有金剛上師指導的緣故?是不是前行沒打好,亂了次第?或者根器上本來就不適合修密呢?

日前欣聞堪布洛桑滇增的「八蚌講修法林」佛學會成立,堪布是少數在台能以流利國語講授佛法的藏族上師;目前定期每週講授「入菩薩行論」,日後更規劃五年的佛學院課程;堪布弘願,期待將藏傳佛教那爛陀教育制度,移植到臺灣來落地生根。堪布西元1965年生於大西藏東部四川德格縣,9歲入學當地國小學習漢文,直至14歲時遠離塵俗到拉薩甘丹寺出家為僧,法名洛桑滇增,隨寺院之教授學習藏文及藏經。20歲時離開西藏赴印度各處聖地朝聖,依此因緣進入印度新縣佛教大學「宗薩佛學院」學習內明等一切重要典藉。在嚴格佛學院寺內以10年極短的時間,便完成學業並取得教授(堪布)資格。隨即留在佛學院擔任堪布職務一年。適逢泰鍚度仁波切計劃興建智慧林大寺暨新佛學院時,佛學院常務理事向其指導老師貢噶旺秋仁波切請求,派遣堪布洛桑滇增至智慧林佛學院擔任教授一職,此後歷經五年時間擔任80位僧眾之教授師。堪布洛桑滇增於印度智慧林佛學院擔任教授期間,曾教授過般若、中觀、釋量、戒律、俱舍論等課程,授課經驗非常豐富。

「八蚌講修法林」的孕育過程,或許曾因為有您的護持,讓一切更加圓滿而順利;或許您來不及參與,但無論你以前修學的是何宗何派,也不管你以後立志弘揚哪種法門,「八蚌講修法林」都歡迎你的到來。也許當聽到「八蚌講修法林」規劃佛學院的學制為五年時,很多人可能會咋舌驚歎,覺得花費這麼多的時日,用來學習佛法實在是有些太過漫長了;但只要你按照佛學院的教學要求認真學習,那麼在這五年的學習過程中,佛教基本學科都可被你掌握。五年,在人的一生中其實很短暫,對一個真正想學到解脫生死大法,進而濟世度眾的人來說,這匆匆而逝的五年,卻可以給你的多生多劫永不耗盡的福慧資糧。而同樣這五年,世人把一生中的多少時日都耗在名利慾海裏,分分秒秒卻都在造作輪迴惡業;若與漫漫無盡的輪迴長夜相較,不知凡夫俗子們會不會精算它們之間到底孰短孰長?悲世人愚癡,欣佛子慧擇!

菩提明燈需要你來傳承,成佛路上期待你的加入,「八蚌講修法林」熱切的歡迎你!

願利眾生皆成佛!

沒有留言: